必須保障打工人的“廁所權”

洗手間數量和質量應該也是打工人的基本福利。

作者:齊然 自由撰稿人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24-07-15

曾幾何時,工作中上廁所難、時間短,是傳統(tǒng)工廠壓榨員工的重要例證之一。在一些制造業(yè)企業(yè),產線上的員工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離崗如廁,或是要熬到午休和下班時間。

但這些年來,隨著城市里的洗手間越來越干凈,企業(yè)員工們卻好像更難上廁所了—不僅僅是許多互聯網“大廠”以限制員工的如廁時間和在洗手間加裝感應器而臭名昭著,更有許多從餐廳到時尚咖啡店的企業(yè)也被詬病嚴管員工上廁所?!跋拗茊T工如廁權”“嚴控去如廁時間”“廁所斷網”,各種管控方式也是層出不窮。

看起來,不少用人方確實認為,限制員工上廁所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一些公司的HR甚至還在網上發(fā)帖:該怎么防止員工“帶薪拉屎”呀?另一邊,維護打工人權益的聲音都直截了當地把上廁所看成是基本的人身權利:連上洗手間都要管,“這屬于赤裸裸侵犯尊嚴”。

雖然爭議層出不窮,但洗手間像是全球打工人士和用人方之間的灰色地帶—大部分國家的勞動法規(guī)都會規(guī)定被雇人士的各種權益,但很少會把“廁所權”列入。比如在英國,人們討論工作中的“廁所權”時,只能引用勞動法規(guī)中“每天工作6小時以上必須獲得1小時強制休息”的規(guī)定。

也許是如廁的自由在哪里都被視為不言自明的天賦人權,所以法律才不會規(guī)定那么細吧。不過,很多國家倒是對工作場所中該怎么設計和安排洗手間有很具體的規(guī)定。比如,美國勞工部職業(yè)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工作環(huán)境指引里,就對工作空間中應該如何設置洗手間做出了非常細致的規(guī)定—包括了隱私隔斷、清潔劑配置、手紙擺放安排等等。

更重要的是,很多地方的相關機構都規(guī)定了:廁所和工作場所不能距離太遠,比如多數都應該在步行10分鐘之內;同時洗手間的便器數量安排也要滿足基本的公式—大約是基礎的每100名員工要有5個到6個的蹲位,一般每增加40名員工則再新增一處,這樣的設置,就能防止“交通堵塞”和降低效率。

回到我們這里,其實國家的“辦公建筑修建標準”中,也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詳細規(guī)定了洗手間和辦公人數的比例規(guī)則,但不知是否因為這部分規(guī)則的主管歸屬住建部門而非勞動部門,從而在現實中似乎沒有太多人會意識到:洗手間數量和質量應該也是打工人的基本福利。

圍繞著我們工作場所的“廁所權”,這些年的新挑戰(zhàn)也層出不窮。比如最基本的—考慮到使用方法和不同需求,女性衛(wèi)生間應該比例更高,女性員工的“廁所權”也要照顧生理期需求,這理應成為常識;又比如,我們希望社會對殘障人士更友好,讓他們能和其他人一樣參與各種工作,那么工作場所中的第三衛(wèi)生間或者相應的輔助設施就應成為標配;再比如,越來越多的工作變得不再固定于同一個地方,又或者像外賣和快遞那樣不再有自己的固定工作地點,這些崗位上的“廁所權”和雇用方本應承擔的“廁所福利”也該考慮如何兌現—畢竟這些年來,相關崗位如廁難,小哥們被商場洗手間驅趕,或者用礦泉水瓶解決問題的尷尬新聞,也是層出不窮。

這樣看來,打工人的“廁所權”雖然說是“天賦人權”,但也許制定“廁所權”的標準,將之視為大家需要去提升的福利制度,是有必要的。畢竟,整個競爭環(huán)境鼓勵卷低價而非提升標準,工作場所也就沒有提供包括良好洗手間在內的福利思維,才會出現種種限制“廁所權”的管理方式,最終荒謬地把壓低如廁時間視為“降本增效”的好抓手。


版權聲明

本刊及官網(南風窗在線)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南風窗雜志社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61036188轉8088,文小姐。